• 高中教師課堂教學轉型探析

    高中教師課堂教學轉型探析

    選課和課堂教學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生活提出了新的變化和要求,具體體現在教師角色、教師結構和教學文化三個方面。為了促進教師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本文提出了三個策略:在學校層面創造條件,支持教師的教學體系;在教師層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實踐選課、上課的教學機制;快速進入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

    在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下,鼓勵和促進學生的自由選擇和優勢發展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精神。為推動新高考改革順利落地,2014年12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改革高考科目設置,考生高考總分由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組成,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納入高考科目。顯然,行政班教學難以滿足學科選擇的需要,選擇課程是必然的。然而,對於已經習慣行政班教學的教師來說,從心理學到適應“新鮮”的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鑒於此,本文旨在分析課程選擇背景下教師教學的變化要求,尋求應對策略,以期為教師更好地適應課程選擇提供參考和思考..

    首先,選修課程背景下轉變教學

    選課走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出現,雖然並非新事物,但隨著新一輪考試制度的改革,它被賦予新的內涵與價值,暗含了教育教學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的時代需求,契合了普通高中教學組織形式未來發展的新特點[1],進而倒逼教師教學發生改變。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選課走班的背景下,教師將有各種各樣的背景,需求,期望,動機和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願望相抗衡。這意味著,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總結不同的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以下角色需要。 1.教學是重要的,紀律教育工作者更要體現對曆史教學的教學是最古老和最廣泛使用的教學范圍。今天的發展,不僅是自身價值的教學功能,特點的性質,組織結構,實施方式,評估方法為教師和公眾等知名和認可,同時也多連杆的形成密切密切聯動,多因素與運行機制。我們可以說,教學是在人們的意識中,成功的和可靠的成熟。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的教學已成為代言人。在長期影響“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所有得分將被視為學科教學和學科學習公民的成績水平,教師也逐漸被遺忘的教育教學有其教學只是讓學生獲得高分,卻忽略了“教育”學生“初學者的心態。”它是在承認的學校教育,高考制度的現行教育和考試制度的弊端顯著影響已經在努力改變比分,研究學生的發展趨勢,試圖引導教師教育的轉型。新的高考政策,無論是藝術和科學,學科學生自我選擇,可謂是顛覆性的改變。從理論到實踐所有教師的轉變不僅要求在教學中傳授知識,而是要關心學生為前提,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的水平,通過教學促進學生的強項的發展,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一要求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更重要的學術發展認識的特性,同時也考慮到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審美教育等學科。也就是說,從“純”受到紀律處分的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金融一個負責任的老師。 2.學習導師天經地義,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這被看作是天經地義的東西的導師全面的新經理。而在選修課程中去的背景下,學生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指導教師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與行政班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況簡單地做選擇文科或理科的准備,其課程設置,教學,學習有一個固定的“軌道”被發現,學生參加選修課程的背景都提前好生活做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和基本的高中生活規劃,決策精心挑選的家庭,這並不完全是為高中學生健康的身心發展,也很難徹底清除和放心。其次,學生選科後,他開始了一天也沒有老師,沒有三年日常生活的同學,生活的“一人一代表”的狀態下強迫學生學會自我學習和生活,積極向上,但這種用來“安排”的學生很大的壓力,他們極有可能會在虧損,無力,盲目的恐慌感感十足。出於這個原因,大多數試點學校是創建由教皇批准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適應變化。在內容方面,導師負責數十名學生的招生,學習,生活,管理,評價,道德等方面。學生導師的設定類型的辦公室,學科教室的辦公室,與學生溝通的方式走出來,也反映了一個全面,便捷,高效的特點,無論是QQ群,微信群等網絡平台已經成為導師和答題學生之間的工作安排,溝通的生命重要媒介。顯然,教師的作用,采取在後台選修課程將以更飽滿,但過去只是作為學生學習指導誰一直遠遠不夠的,全面的學校管理學生的生活是一個新要求。 3.詞的課程執行意識,課程建設者的實施尤為關鍵選修學習系統,讓學生除了擁有一個入口進入選擇的紀律科目右邊的總得分,而且還獲得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長,選擇其他選修課程的機會。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學校應該“開好課”,讓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課程。”因此,在大多數試點學校,而不是看只是停留在“高考”課程開發,而是通過各種資源的建設,以滿足學生在選修課程的需要,同時促進了學校走上了發展特色之路。在另一方面,新進入實施後,采用同樣的學生,所選擇的考試科目可能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成績可以不一樣,因為他們現在受到各種高考成績直接添加,學生將采取的做法高考成績對一些領域的轉換:考生的第一結果是根據實際排隊分數,然後指定百分比,例如前1%的得滿分,等等,這樣的做法,學生的總成績將取決於人口的高考學生排名。 [2]其結果是,學生將被示出HKALE平坦,歧視性不高,在該點處相同,如果學生的學生HKALE大學錄取部分將是相關的和全面的結果擇質量評價決定。學校這兩個方面的實際需求被迫要注意的過程中,最合適的人選為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建設的發展和建設,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使教師能沒有只既是課程的執行者也必須承擔學校課程建設者的重任。

    香港大學给提供不同科目的大學 學位課程,包括一系列涵蓋教育專業及人文學、社會科學、創意藝術與文化等學科的博士、碩士、學士學位課程。教大教研實力及學術成果等皆獲國際認可。

    (二)教師結構的變化

    1.從靜態安排到動態生成,體現隨機性在選課走班背景下,教師的安排要根據學生的選課情況決定,學生的選課是動態的,教師的安排也會體現隨機性,但這會產生一定“隱患”。比如,會導致部分學科教師比較緊缺,有些學科教師則比較富餘的情況。這在物理學科體現較為明顯。眾所周知,物理跨越很多自然學科,它不僅能解答很多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對提高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建模能力、計算能力、動手能力都大有益處。[3]但是,物理學科難度較大,在文理分科時,物理就是讓不少學生“頭疼”的科目,一旦可以自由選擇,很多同學會青睞於難度較小、易得高分的科目,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高考“棄物理”現象。如2017年浙江省高考有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在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選擇物理科目的考生也僅占總人數的30%。[3]這樣一來,物理教師相對於其他科目的教師來說,很可能面臨較少人選擇甚至是沒人選擇的窘境;無獨有偶,地理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較高,也是讓眾多文科生“犯難”的科目,學生擁有選擇權後,地理科目很有可能落入跟物理學科一樣的境地。一言以蔽之,在動態的選課走班面前,既定性的教師結構已不適應現實需求,走向隨機性的“按需分配”是必然路徑。2.經驗型教師“火熱”,新手型教師被“冷落”,體現等級性在不少實施選課走班教學的地區,學生不僅具備自選科目的權利,還有選擇教師的權利。習慣了“被分配”的學生和家長們,一旦擁有這種權利,他們的第一反應則是選擇教齡較長、年紀較長的經驗型教師,訪談中發現,他們認為這樣就能保障孩子“得高分”。這導致經驗型教師變得異常“火熱”,而部分新手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如何,都有可能被冷落。不僅如此,部分實施分層教學的學校,將選考某一科目的學生,分成A、B、C三層進行教學,而任教於A層教學班的教師往往是曆屆高考尖子班的教師,也即經驗型的教師,而處於C層的往往是比較年輕的新手型教師,這樣很容易致使這些教師產生自己“不被重視,技不如人”的心理。[4]久而久之,教師結構的等級性會越來越明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教師結構的變化情況需要我們特別注意。新高考政策中規定,讓學生自主選擇選考科目以及選修科目,這樣改革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但由於參加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最終的成績將會以“合格”“不合格”“等級”的形式出現,而囿於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難以量化,只是高考錄取的參考等症結,學生會將更多甚至於全部的精力放到選考科目上。學考科目,尤其是音樂、美術、社會實踐等科目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副科”,而這些科目的教師,也無疑會被冷落。3.從“孤獨的教學者”到“合作的指導者”,體現團隊性目前的選課走班教學大致有如下幾種形式:全員全科走班、選考科目走班、走班不分層、走班且分層等。以最後一種為例,如教某學科A層的教師有三人,B層有四人,C層有四人。針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課前不僅要做到備教學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要備學生,不僅要設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還要避免學生產生被歧視的心理,如有調查表明,在218名C層學生中,有30.28%的同學認為,只要自己學習努力,分在哪個層無所謂,但是仍有45.88%的學生認為,老師對自己是有歧視看法的,他們認為C層就是被拋棄的。[5]針對這種情況,不少學校采取學校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來平衡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首先,根據各門課程標准制訂基本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這是三個層次學生都應該達到和掌握的;其次,各層次的教師針對不同教學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二次備課,分層教學實行“同教材、同時間、異要求”[6],這樣一來,學校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走班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情況,集教師團隊智慧,為學生的選課、學校課程、教學、管理、評價等“出謀劃策”,也能夠讓教師們尤其是新手型教師迅速成長,並倒逼部分教師從“孤獨的教學者”逐步走向“合作的指導者”。

    (三)教學文化的轉變

    教學文化是教學組織形式發展的軟環境,教學組織形式轉變了,教學文化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轉變,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要求。1.知識傳輸難以否定,彰顯對話更為迫切傳授知識是教師的神聖職責,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盡管近些年來,不少學者對教師“以知識為本”的做法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提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主張,即傳授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應當承認‘掌握某一具體知識的重要性確實比會學習要小’,但是必須清楚的是,學習能力正是而且只有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如果掌握知識成為次要的,那么即便再強調學會學習是首要的,也不可能真正學會學習”[7]。知識之於人(尤其學生個體)的發展,就如同經濟之於社會發展一樣,是基礎、是中心,是水之源、木之本。[8]知識傳授不能被輕視,但教師要注意知識傳授的方法,避免將課堂教學完全變為枯燥無味的硬性知識灌輸的現象出現。在此前提下,選課走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在了解學生興趣特長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學生的優勢學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一來,教師必須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發展需求了然於心。而對話是了解一個人最為關鍵的渠道。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發揮對話精神,通過與學生的深入對話,了解學生不同階段關於學習、關於生活、關於未來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這樣背景下“一生一表”的意義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與凸顯。2.教的“課堂”名正言順,學的“課堂”不容忽視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乃至人生規劃選擇納入高考的科目,這種形式比固定文理科教學先進在它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但是有一點卻不容忽視,它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不僅要自主選科,還要在沒有固定班主任、固定同桌的情況下,進行自主學習與生活,而對於大部分從小就習慣於各方面被安排好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但是,新高考已經來了,選課走班也以難以阻擋之勢進入高中學校,學生們沒有選擇,只能在理念上接受它,在行動中擁抱它,並發揮其最大價值。雖然學生沒有選擇,但教師的教學文化卻有選擇。如何有效地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發揮自主性,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絕不能是“說說而已”。首先,教師要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一生一表”的作用,深入鑽研,根據學生發展的層次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輔導方案。其次,要考慮如何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走班教學的情境與氛圍,適應走班教學“動”起來的節奏,讓學生學會學習。概而言之,教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教師要做到有意識地轉變課堂教學的邏輯,從過多地關注“教”的邏輯轉變為重視並體現“學”的邏輯,使課堂成為教與學的“統一體”。

    應對接下來的教學二,去選修類背景變化

    上文論述了在選課走班背景下教師角色、教師結構以及教學文化諸方面產生的變化,這些變化雖指向於教師,但卻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此,可以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來尋求應對策略。

    (i)在學校層面: 創造條件支持教師的教學制度

    學校是選課走班的“總設計師”,教師的工作更多的是將這種理念和機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因此,為使教師能更好地適應這種轉變,學校要積極創設條件,提供完善的硬件支持。1.加強課程建設頂層設計,創設科學的選課走班機制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動機”,多樣、優質的課程是學生進行選課走班的重要前提與基礎,也是教師應對選課走班教學的關鍵媒介和條件。有鑒於此,首先,學校要加強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的頂層設計。不僅要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還要對學校課程發展的文化之根和學生發展的現實基礎進行全面梳理,對學校的育人目標與核心教育理念進行准確定位,進而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各層次、各環節、各要素進行統籌規劃。這樣不僅能為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供方向和思路,有助於教師在進行課程建設時有目標、有抓手。最為關鍵的是,能夠實現讓學生真正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在有針對性的學校“課程超市”中挑選自己喜愛的、適合自己的科目,這樣才能有效輔助教師的因材施教工作。其次,創設科學的選課走班機制。一方面,學校要健全導師制,幫助導師明確自己的崗位責任,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與要求,在負責學生發展的同時也能不斷地完善並提升自己作為導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另一方面,構建合理的選課、分班、教學、評價、管理等機制,使教師的教學“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導師工作更科學、更有效率。2.健全教師培訓機制,實行教師動態、交叉分層任教制度選課走班教學對大多數學校、教師來說畢竟是“新事物”,教師要摒棄習慣多年的教學組織形式而去適應新的教學方式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從理念到實踐的全面轉變。因此,學校要尋求有效策略,幫助教師實現觀念的轉變與技能的提升。首先,建立健全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機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其一,要體現“以師為本”的培訓理念,重視教師作為培訓行為主體的價值和意義,體現尊重教師、理解教師、激勵教師、發展教師的理念和要求。其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教師適應、掌握選課走班教學理念與實踐要求為培訓目標。其三,實行層級型的教師培訓制度,就教育行政部門來說,可采取教學新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走班名師、走班名校長、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組成的培訓團體,以確保能使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層面更好地理解選課走班,明確選課走班的價值意蘊與落實要求;從學校層面來說,應建立健全教師合作機制,包括集體備課、定期交流走班教學經驗、分享團隊智慧等,使學校的選課走班始終處於團隊化、交流型與透明化的發展路徑之中。其次,實行教師動態、交叉任教策略。主要包括:其一,在教師分配上,教A層學生的教師要同時兼顧B層或者C層學生的教學;其二,注意經驗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在教學中的合理搭配。3.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創新學生管理辦法“教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教學轉變的核心要素,只有評價方式變革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徹底的變革。”[9]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針對選課走班教學機制的教師評價制度,才能促進教師真正實現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具體應做到三個方面。首先,完善教師評價理念,突出評價激勵功能。轉變將教師評價指標的建設過多地根據學生的考試分數、教師出勤、坐班、教學事故、作業量、公開課次數等內容,而是更多地根據實施選課走班後,教師的教學行為與選課走班精神、要求的契合度上;將具體的關注點放在教師的育人理念、教學方式、教研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等選課走班亟需的內容層面上。其次,在教師評價主體上,建設多元評價主體結構,不僅包括教師自己,還包括同伴、學生、家長等相關選課走班教學利益群體;在評價方法上,根據選課走班的特征,建構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法,尤其是將質性與量化進行很好的結合。最後,創新學生管理辦法。一方面,學校要建設選課走班學生日常學習、作業、生活、德育等管理規章;另一方面,還應制訂《學生課程手冊》《學生選科指南》《學分認定辦法》《綜合素質評價標准》等文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選科,科學規劃學習進程,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展開導師工作以及日常教學工作。

    (B)師資水平:完善自我,積極踐行選修課程教學機制

    於教師自身而言,不僅要以飽滿的熱情悅納選課走班教學,還要能有意識地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積極有效地踐行選課走班教學。1.正確認識選課走班價值,配合學校推進教學組織形式改革諸多次的高考改革、課程改革收效甚微的最為關鍵原因是,沒有更多地將教師考慮進去。而教師“不作為”或者“小作為”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從觀念上接受改革,所以實踐中的行為也就難以跟上改革的要求和節奏。有鑒於此,為貫徹落實考試制度改革的措施,推動選課走班教學的縱深化發展,教師必須先完善自身。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選課走班教學的價值意蘊。只有明確選課走班教學的重要意義、實踐機制、對教師教學的要求等,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與方式的積極調整,才能給學生選科與走班以科學的意見和建議,也才能更好地開展與學生和教師的合作、溝通、交流以及自身的教學工作。其次,配合學校教學組織形式改革。主要包含:其一,配合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包括了解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基本方法、具體機制等;其二,配合學校的教師、學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突出表現在做好導師及擔負學生的德育、社會實踐等工作;其三,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這不僅包括選課走班教學理念的貫徹、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展開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等,還包含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師培訓、學生選課指導工作、導師制的建設與完善等。2.提升個人專業技能與素養,培養合作精神與能力教師教學專業技能,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學任務的方式與能力。[11]在教師教學專業技能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學科教學技能,而學科教學技能的高效能運作還必須輔之以較嫻熟的課堂教學管理技能、教學研究技能、教學實踐性知識轉化技能以及人際交流技能,它們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師專業核心技能系統。因此,在選課走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三方面。首先,通過專業培訓、聽課、實地調研、自我鑽研等各種方式提升自己的學科教學技能。其次,還要從一個單純的學科教學者走向一個全面性學科教育者,要能融會貫通教育教學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做一個與選課走班教學要求相符合的“全面發展”的教師。最後,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與能力。經驗型教師們要主動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新手型教師快速成長;而新手型教師們也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校本研修、名師課堂、地區交流、國際交流等活動,虛心接受前輩們給出的意見和建議,並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在團隊中有效交流與交往的能力,做一個有團體觀念、團體協作能力的發展型教師。3.彰顯學生生命價值,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彰顯學生的生命價值是素質教育的內在旨意,但素質教育推行這么些年來,對學生生命價值的關注雖然有所改觀,但力度還不夠。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考試制度改革並沒有跟上素質教育的步伐,考試依舊是固定的科目、既定的分數排序。學生很難擁有自主選擇權,而社會也多以“狀元”、升學率、分數等,來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判學校,以至於學生的發展總是以片面追求分數、以應試為前提條件的。教師在教學中能發揮的空間微乎其微,對學生生命價值的關注也難以做到全面。所以,才會有“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紮紮實實”的說法。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有了上文所論述到的,新一輪的考試招生制度通過給予學生發展方向的選擇權,促使學校推行選課走班教學來激發學生生命價值的改革策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以學生的生命為起點和基點,以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的真實、具體的人為教學根本。其次,確立全面、完整的生命教育價值觀,不僅要認識到生命的自然屬性,也要看到生命的社會屬性。再次,學生的發展是獨特性與多樣性的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科學化的全面教育,避免走學科知識一元化與絕對化的老路。同時,還應教會學生自我學習與發展的方法,突出全面和完整的生命關懷。

    (3)學生: 快速進入上課狀態,積極配合老師

    1.積極配合學校選課走班制度,慎重選科學生選擇納入高考的科目,關乎高中三年的學習與生活,關乎與教師的合作,關乎自己大學所學習的專業以及高校畢業後的職業選擇,因此,學生在選科時應做到以下兩方面。首先,基於興趣進行科目選擇。學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有理性的認識,所選擇的一定是自己樂在其中的科目,而非出於得高分的功利性想法,否則會頻繁出現學習一階段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該科目而導致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而改科的情況。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與精力,還會打亂自己的學習計劃與教師的教學計劃。最為關鍵的是,學校難以做到給每位學生很多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故而,學生要在對自己的優勢學科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了解與規劃的基礎上,“負責任”地進行選科。其次,基於招生要求的科目選擇。上文已經論述到,對於不少學生來說,物理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大,很多人選科時有意識地避開了物理,產生了選考“棄物理”現象。但是諸如複旦大學等高校對先行試點選課走班教學的省市提出了專業(類)考試科目要求,如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必須要選考物理,數學類專業必須要選考物理、化學,曆史學類專業必須要選考曆史、政治、地理等。因此,學生一定要對自己將要報考的學校與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有比較清晰、全面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謹慎選科。2.加強與導師的溝通與交流,有效自主學習行政班取消後,班主任角色已經不存在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事情都由導師負責。在試行選課走班教學的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做法是一個導師負責十幾位學生,導師負責的范圍包括學生的選課、學習情況、作業輔導、心理輔導、校內外活動等,不僅如此,每位導師還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因此,即便是實行導師制,每位導師的工作量也較大,大部分時候處於非常忙碌的狀態,難以及時、有效地顧及每位學生的發展狀況。這時候,學生就應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強化人際交往能力,在遇到生活、心理、學業上的問題時,能積極與導師溝通和交流,尋求解決策略,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其次,學生要在導師以及學科教師的引導下,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水平與效率。再次,提升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這包括與導師在學習與生活上的合作、與學科教師課上與課下的合作、與走班同學的合作,並要在合作中准確定位自己、認識他人,不斷地進行補缺補差、優勢互補,實現選課走班教學對自我發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相關文章:

    淺析數學教師示范性教學的重新定位

    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評價素養狀況調查

    教師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導作用

    論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文學素質

    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


  • Commentaires

    Aucun commentaire pour le moment

    Suivre le flux RSS des commentaires


    Ajouter un commentaire

    Nom / Pseudo :

    E-mail (facultatif) :

    Site Web (facultatif) :

    Commentaire :